长城专访 | 刘孟军:攻克枣“癌” 打开枣树宝库的“金钥匙”
来源: 长城网  
2024-11-06 15:34:44

  “枣是中国原产的特色果树,3000多年前的《诗经》就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描述,当时枣就和稻子一样齐名了。它的营养也很丰富,维生素C含量是同重量苹果的70多倍,被誉为‘活维生素丸’。”一说起“枣”的故事,刘孟军的眼睛里充满了光。

  四十年来,河北农业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园艺学院院长刘孟军坚持对“枣”的研究,探索出一套绿色高效防控新技术,让世界性防控难题“枣疯病”不再是不治之症;带领团队完成了世界首个枣全基因组测序、开启枣分子育种新阶段;促进全国枣增产20倍,创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受益农民达2000万。

  刘孟军正在指导枣农枣树养护技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蕾 摄

  1984年,年仅19岁的刘孟军,从河北农大果树园艺专业毕业并考取了该校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枣树专家曲泽州和王永蕙教授。

  “别人上研究生都研究高科技,你咋研究枣了?俺家院子里就有枣树,这有啥好研究的?”20世纪80年代,一个农村孩子能考上研究生在十里八乡都是“稀罕事”,然而从农村里走了出去,却选择了研究地里的事儿,在很多人看来都很不理解。  

  “枣树是原产我国的特色优势果树,世界上99%的枣产量来自中国。”刘孟军兴奋地说道,“枣产业是河北省400多万、全国2000多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你说枣值不值得研究?”

  刘孟军正在指导学生做研究。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蕾 摄

  太行山区种植枣树的历史非常悠久。枣树因具有很强的耐旱性,可连年丰产,被农民称为“铁杆庄稼”,是山区人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形成了阜平、行唐、曲阳、唐县、赞皇等多个著名产枣县。

  不过,由于土壤贫瘠、栽培方式粗放,使得枣树品种出现了老化退化严重的问题。“春不看夏不管,到了秋后绕树转”,就是对太行山枣区最形象的描绘。并且由于病虫害多、单产低,枣农们虽然辛苦,但是收入还是很低。

  1987年,刘孟军研究生毕业后,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了保定市阜平县槐树庄蹲点。“那时候起我就切身感受到了太行山区人民的不易。也是那时候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出太行山区枣树的丰产技术。”刘孟军说,自己是河北省科技特派员,用科技带领着人们致富就是自己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针对太行山传统枣区干旱瘠薄、栽培粗放问题,刘孟军与枣团队和产区科技人员一起,系统研发集成并推广了融土肥聚蓄、雨养节水、树体改造、花果调控和病虫绿色治理等于一体的旱薄山地特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及加工技术,促进了该区百万亩枣产业带的形成,让枣树单产和优质果率提高1倍以上、面积增长10余倍,虫果率由70%左右降到5%以下,成为该区百万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及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刘孟军及其团队培育的新品种。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蕾 摄

  但是在刘孟军看来这还远远不够,想要稳定增产增收还有一个“大门槛”要迈过去,那就是“枣疯病”。枣疯病就是枣树所有病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在太行山枣区年发病率一度达到5%-10%,重病区累积发病率高达60%-80%,严重制约了枣树的可持续性发展,被称为“枣树的癌症”,属于世界性疑难病害。

  “越是艰难,越要迎难而上!”刘孟军开始向枣疯病进行宣战。他带领课题组深入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的枣区实地调查,先后从全国范围内收集抗病种质,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培育出了高抗枣疯病的枣树优良新品种“星光”,并探索出利用高抗品种高接改造病树的枣疯病防治新途径;研制出获国家发明专利、兼具治疗和康复功效的低毒高效药剂“祛疯1号”,将治愈率由传统方法的30%提高到85%。被同行专家鉴定为“枣疯病防治之突破”,被科技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重点推广的枣疯病防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应用。

  果农正在对种植的新产品进行管护。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蕾 摄

  2014年10月29日,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枣复杂基因组测序及果树生物学性状解析》,标志着枣树的基因密码终于被破解了!完成这一艰巨科研任务的就是刘孟军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这也使得枣树成为世界近千种鼠李科植物和我国干果树种中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物种。至此,我国在枣基因组学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产业再升级之后,农业需要进一步增值,过剩的一些枣产品需要再升值。”刘孟军兴奋地说,“通过这个技术,枣的加工增值会在5倍甚至10倍以上。”于是刘孟军又带领着团队开始了枣功能与成分挖掘方向的研究。他们通过借鉴现代中药开发理念与技术,突破传统枣加工工艺模式,开发出富含cAMP和低分子量低聚糖的枣环核苷酸糖浆、富含可溶性多糖的枣膳食纤维及三萜酸类产品等功能性食品,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枣功能成分提取物(枣环核苷酸和膳食纤维)的规模化工业生产。通过该专利技术的成功转化和实施,让沧州恩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从无到有,累计经济效益达10.1亿元,已发展成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该项目的实施和公司的快速发展,还促进了当地金丝小枣的生产销售以及农民增收致富,并有力推动了我国枣果加工的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

  位于石家庄市赞皇县的枣园。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蕾 摄

  在9月2日举行的全省科技大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刘孟军被授予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我们做科研的初衷就是解决问题,我们找到技术以后,把问题解决了,还能被农民实际用到了,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认可。”正是在这样的信念引领下,四十年来,刘孟军带领着团队攻克了枣育种、植保、栽培、加工等多项难题,获得了10多项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成果,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岗位科学家、罗马尼亚农林科学院院士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科学研究的基本特色就是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在对枣研究的道路上,刘孟军就是这样永不停息。他们在枣研究领域翻越了一座座高山,让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科技的力量转化成了更多的“幸福能量”。

  策   划:贾海丽    赵永刚

  统   筹:杨建民    贺宏伟

  编   导:高   航

  文   字:高   航

  后   期:杨   蕾

  拍   摄:杨   蕾

  视   觉:段维佳

  协助拍摄: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赞皇皇农庄园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责任编辑:段维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