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公布2024年度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河北省继2022、2023两个年度获得优秀等次后,2024年度再次获评优秀等次,考核位列全国第6名,较2023年度增比进位7名。
通过系统治理,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坚持刚性约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河北省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纳污“三条红线”刚性约束管理,制定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十项举措,持续强化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切实管好用好水资源。跨省河流分水指标全部确定,省内所有跨市跨县河流分水指标和省市县三级地下水管控指标全部印发实施,水量分配取得历史性成果,刚性约束指标体系逐步健全。取水许可覆盖率达100%,全年从严叫停新建取水项目44个,对2174个项目核减许可水量,注销取水证1373个,注销水量9.34亿立方米。全省万元GDP用水量42.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0立方米,分别同比下降5.7%、8.3%。与2023年相比,2024年河北省用1.76%的用水总量增长支撑了5.4%的GDP增幅,全省地下水开采量减少2.4%,特别是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减少23%;地表水供水量和非常规水利用量分别增加了4.17%和6.56%。不断优化的用水结构是河北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印证,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坚持从严从细,取用水监管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河北省不断夯实计量监测基础,实现规模以上非农取水在线计量监测全覆盖、农灌取水“以电折水”计量全覆盖、深层农灌取水在线计量监测全覆盖、大中型灌区渠首计量率定全覆盖,计量建设情况均居全国前列水平,其中,石家庄、沧州、衡水3市在全国率先实现村级“以电折水”典型监测全覆盖。河北省“以电折水”经验做法蹚出了我国北方地区农灌取水计量新路径,被水利部、国家电网总公司在全国推广。依法规范取用水行为,全面加强违规取用水问题排查整治,充分发挥线上大数据比对排查和线下实地抽查检查长效机制,完成全省各市实地抽查全覆盖。
坚持清管并重,河湖生态环境面貌显著改善。2024年,河北省聚焦“河道断流、湖泊萎缩”问题,锚定“让河流流动起来、把湖泊恢复起来”目标,一河一策、靶向施策,推动29条母亲河全部复苏,建成191条(段)幸福河湖。按照“多源互补、丰枯调剂、循环通畅、稳定持续”的原则,推进河道治理和水系连通项目实施,河湖通蓄水能力有效提升。切实强化生态补水,统筹各类水源向90条(个)河湖实施生态补水52亿立方米,形成有水河长4655公里、水面面积306平方公里,大运河、滹沱河、滏阳河等50条河流全线贯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连续4年100%。建设河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对全部1386条河流10213处点位实施全时段、全覆盖监控,推动事后整改向事前预防、事中管控转变。通过系统治理,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坚持综合施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持续巩固。2024年,河北省采取水源置换、泉域治理、地下水回补等措施,超采区深、浅层地下水位分别同比回升2米、0.94米,全省超采区面积、严重超采区面积较治理前分别减少31%和9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96.7万亩、农业灌溉水源置换187.6万亩,全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77亿立方米。引调江水29.97亿立方米、引黄7.7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持续实施重点泉域治理,邢台百泉新增16处泉眼复涌,邯郸黑龙洞泉保持不断流,保定一亩泉地下水埋深回升到3.97米,地表地下水生态实现良好循环。衡水、沧州、唐山等4个深层地下水回补试验场建成投用,南宫地下水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