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段维佳)“我们坚持以地下水重点污染源、饮用水水源为重点,夯实工作基础,健全工作体系,有效防控风险,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7月29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国新介绍。
“河北省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
加强国考点位水质管理。建立水质预警通报制度,对国考点位水质开展月度加密监测,针对恶化点位“一点一策”制定水质达标或保持方案,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加快推动水质改善。2024年,全省地下水国考区域点位Ⅴ类水比例为20%,优于国家不高于27.1%的要求。
开展“双源”地下水调查评估。完成了市级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以及化工园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开展了全省地下水调查项目成果集成,初步掌握了河北省“双源”地下水环境现状和监测能力底数。2024年,完成了13个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问题线索整改,有效保障饮水安全。
强化地下水污染源头管控。分类开展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专项整治,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制定问题清单及整治方案,实施污染源断源及管控修复,加快改善化工园区周边地下水环境质量。积极推进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试点,在精准溯源、责任认定、分区分类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相关经验被生态环境部在全国推广。
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管理。完成市级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省直相关部门进行了联合审核和成果集成,形成全省“一张图”,夯实地下水环境分区管理、分级防治基础。日前,唐山市在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的基础上,近期又被列入全国地下水环境分区管控试点,主要任务是探索将重点区划定成果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现地下水环境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