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河北省安国市明官店乡杨横村,57岁的段翠芹正和工友们忙着加工紫菀,“在合作社打工每年能赚两万多元,比过去守着两亩地强多了。”在药企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着将生产好的中药饮片打包发往外地。
在这座被誉为“千年药都”的城市里,中药材种植正以规模化、专业化之势,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生机。销售从最初的国内市场走向海外市场,让世界体验古老中草药的神奇效力。
药农+药工 让百姓钱包鼓起来
几年前,段翠芹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挣租金。她进入合作社,成为一名工人,完成了从“药农”向“药工”的身份转变。“沙地每亩每年500元租金,耕地每亩每年1000元。平时在合作社帮着干活,每小时能挣10元钱。一年下来轻轻松松两万多元。”
段翠芹的爱人在另外一家饮片厂工作,每年5万元的工资,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对于目前的生活,老两口很满意。
段伟传在介绍中草药紫菀。
段翠芹的故事是安国市中药材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生动缩影。改变“段翠芹们”命运的,则是43岁的返乡能人段伟传。
2019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段伟传带着积蓄回到杨横村,成立了安国市坤德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小时候看父辈们零散种植药材,经常遭遇市场波动,就想着要把产业做成规模,有规模才能更好抵御市场价格的波动。”
2021年开始,段伟传开始承包村民的土地种植中药材紫菀,目前已流转了1000余亩。另外,段伟传还采用“飞地模式”,与新乐市某合作社合作,种植了400余亩紫菀。段伟传提供种苗、派出技术员指导农民种植。
规模化+专业化 赋能中草药市场竞争优势
安国市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办公室主任李树强介绍,安国市种植中草药历史悠久,中药材种植品种多样。“目前,安国种植中药材15万余亩,‘飞地种植’估算在5万亩左右。安国市种植中药材300余个品种,大规模种植的有40余个品种。”
安国市霍庄村村民刚刚种下的威灵仙。
李树强表示,安国市中药材种植在技术人才、信息、机械设备、产业一体化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安国市拥有中草药种子种苗市场和中草药交易市场,借助这两个市场,安国可以对中草药种植的前端和后端做到精准把握。”
李树强介绍,近些年中草药的种植呈现越来越专业化、单品化、规模化的趋势。
段伟传介绍,河北农业大学在合作社建有实验基地,开展紫菀的种植试验。“去年7月河北农大研发出‘冀紫菀1号’新品种,当年10月份就在合作社实现了品种转化,开始种植。”
据了解,段伟传已建立起完整的产品溯源体系,产品直供多家知名药企。
安国市骏隆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兰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24年,专门从事中药草荆芥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目前合作社在山西、内蒙、邯郸都有荆芥的种植合作。去年合作社初加工荆芥600吨,今年目标在1000吨。”
段伟传、赵兰所在合作社的迅猛发展是安国市中草药种植的典型代表,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模式让安国的中草药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最大限度地保障药农的利益。
国际化+数字化 让世界感受中草药的魅力
安国市药都严选、金木集团等药企在传承中不断研发新产品。同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加大投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能够体验到中医药的神奇效力。
据安国市药都严选健康产业集团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负责人崔庆利介绍,安国市通过“三网合一”(电子交易、检测、追溯)模式,实现中药材全链条追溯。药都严选依托这一体系,确保药材从种植到流通的质量可控,提升研发成果的标准化水平。
目前,集团在新加坡成立了产学研转化基地,专注于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与推广。研发的新产品,如中药茶饮、草本沐浴等,通过跨境电商团队在北美、欧洲等市场推广,实现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在马来西亚、巴西圣保罗、阿根廷莫龙市,安国药企通过中医药产品、中草药种植等合作模式,已逐步将中医药纳入当地健康服务体系。
据了解,2024年,安国中药材总产量达到6万吨,产值11.7亿元,中药材及相关产业总产值占到该市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从段翠芹们鼓起的腰包,到段伟传、赵兰合作社的迅猛发展,再到药企不断研发新产品拓展国际市场,安国这座“千年药都”利用中草药写就的共富故事,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