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苗苗)近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桃研究团队在石家庄召开现场观摩会,集中展示了一批桃树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三新”成果),旨在加速自育及引进桃“三新”成果在河北省的示范推广,推动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省级农业部门、省农科院、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及省内主产区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代表等百余人参会交流。
观摩会现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苗苗 摄
作为拥有40余年桃研究积淀的团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桃研究室已保存国内外桃种质资源400余份,创新种质100余份。近年来,桃研究室坚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育内在品质高的多类型新品种。本次观摩会集中展示了其研发、选育和收集的82个桃新品种(系),涵盖普通毛桃、黄桃、油桃、蟠桃、油蟠桃等多种类型,涉及早、中、晚不同成熟期。其中,“美”字系列新品种表现亮眼。
桃研究室主任、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桃创新团队资源育种岗位专家王越辉研究员现场介绍:“团队育成的‘美’字系列新品种中,‘美葆’个大色红、味甜离核、耐贮抗冻,正作为‘大久保’的替代品种在保定、衡水、邢台等产区推广。”
饶阳县衡健无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艾建立在专家指导下近年陆续引种示范了多个品种,他表示:“这些新品种品质好、产量稳定、商品性优异,发展前景看好!”
观摩会上展出的桃新品种。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苗苗 摄
在技术创新方面,观摩会重点推介了“三增三控一适”桃内在品质提升技术。该技术针对生产中桃果实品质差、风味不足的问题,通过“增土壤有机质、增光照、增钾肥;控产量、控水分、控氮肥;适时采收”的系统方案,显著提升果实品质。
深州市果农刘大赛应用该技术后效果显著。他分享道:“在专家指导下,我们严格按照这项技术管理,桃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升,找回了记忆中的传统风味。我的桃最高卖到了100元一个!”
此外,观摩会还展示了桃研究室研发的“小角度Y型开心形+畦垄+覆盖+行间自然生草”现代栽培模式,以及以物理、农业、生物防控技术为核心的“一年打两次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这些技术为桃园标准化、机械化节本增效和绿色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会人员交流桃的品种。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苗苗 摄
桃产业是河北省的主导特色产业,露地和设施栽培总面积超100万亩,居全国第三。近年来,河北省桃产业技术在国内位于中上等水平,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产量高,栽培技术水平先进,在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促早栽培、产品加工等方面进步显著。省力化、宜机化、高光效树体管控技术的推广使成本降低近30%,各地优质果品在国内赛桃会上屡获金奖。
“我们要持续办好观摩展示活动,立足桃全产业链思维,进一步缩短成果转化的过程,更好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落地应用,加速推进河北省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