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领域
来源: 长城网综合  
2025-08-20 16:04:00
分享:

  围场农商银行深深植根于乡村沃土,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领域。深刻践行“党管金融”原则,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把稳“党管金融”方向盘

  围场农商银行党委充分发挥前沿“指挥所”和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建设融入银行治理和发展的全过程。

  行党委年初制定《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及《党建工作要点》,以“青山绿党旗红”品牌为核心,强力推动党建与企业文化、业务发展的一体化转型,确保发展不偏航。

  通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利用读书班、分享会、微党课展演以及红色观影、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全行员工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服务“三农”的思想根基。

  将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建立健全党建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月度清单、季度自查、半年分析、年度考核以及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党建工作责任层层传递、任务件件落实,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深耕“乡村振兴”责任田

  围场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将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作为践行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具体体现。

  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党建+金融”模式,广泛对接政务数据,线上线下双线发力,深入开展“一池两新万企”行动。截至7月末,已完成全域7308户走访,成功创建信用微企园区和多个信用企业,有效破解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享惠木兰”平台为抓手,积极推广普惠金融产品,成功成为河北农信“引客入冀”试点。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工程,已完成315个行政村的基础信息采集与评议,授信总额达43.49亿元,构建起“基础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的普惠金融服务格局,极大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紧紧抓住围场县作为“绿色金融试点县”的机遇,将塞罕坝精神融入血脉,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从组织架构、信贷投向、支付结算、运营办公等多维度发力,成功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设立全省首家“绿色支行”,并荣获“碳中和”证书。绿色信贷占比稳居全省前列,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彰显了地方金融主力军的绿色担当。

   锻造“农商铁军”先锋队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围场农商银行聚焦干部人才和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精通业务的优秀“金融铁军”。

  实施“九星激励管理办法”,将员工积分与成长晋升、福利待遇紧密挂钩,激发内生动力。开设技术和管理人才班,选送骨干赴高校深造,并建立内训师队伍,营造终身学习、知识共享的浓厚氛围,为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

  制定员工区域交流办法,坚持“五个结合”原则,鼓励特别是青年党员到偏远艰苦网点锻炼成长,在实践中学真本领、练硬功夫,让他们在服务“三农”的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

  围绕中心工作,广泛开展“亮树比”评选和各类劳动竞赛、攻坚活动。在“整村授信”“百日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涌现出一大批受到表彰的先进典型,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当先锋的良好风气。

  激发“塞罕木兰”新活力

  围场农商银行注重以文化人、以文兴行,不断凝聚发展合力。

   精心打造“塞罕木兰,围场农商”主品牌及七大“木兰”子品牌体系,通过持续宣贯,将“支农支小”、建设普惠银行的战略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了全员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良好局面。

  健全群团组织,落实“我为职工办实事”,通过“红锋讲堂”传承“挎包精神”“三铁精神”,开展各类“微关爱”和文体活动,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开展联建活动,拓展了“党建+金融”的服务外延。同时,加强与组织部门协作,构建三级共建体系,打造三支金融队伍,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围场农商银行将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深耕“三农”沃土,服务百姓民生,让“党旗红”与“农商绿”在塞外木兰大地上交相辉映,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作者:围场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德强)

关键词
金融活水,三农,围场农商银行
责任编辑:赵君华
TOP